美丽中国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在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激起社会各界共鸣的新词语。要实现“美丽中国”,节约能源、降低能耗是必须的手段。
建筑业是社会三大能源消耗行业之一,如何推进节能建筑,实现生态城市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建筑界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据,10年前,我国建立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已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95.5%。
10年间,节能已经成为建筑业每年都要推进的强制性工作。
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
工业、建筑、交通是能源消耗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在我国,目前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我国北方采暖城市居住面积只占全国城市居住面积的10%,但建筑能耗却占到40%。我国建筑在使用中最大的能耗是采暖和制冷,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每平方米采暖能耗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
“这个能源消耗是非常惊人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北京市节能环保产品技术服务中心总工程师史勇告诉记者,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居民的建筑舒适标准还比较低。随着生活舒适标准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还将大幅上涨。
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住房建设量的大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接近20亿平方米。这些新增的建筑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耗能已超过5亿吨标煤。如果用这些煤来发电,将能够产生出约15000亿度电,是2011年三峡电站发电量的19倍。
“仅仅是建成之后使用过程的能耗就已经非常大了,如果再加上建设过程中的能耗,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最近十几年,整个建筑行业的能耗增长非常快,而且都涉及民生。”史勇说,20年前,普通家庭夏天也就是用用电风扇,但现在很多家庭都用空调,而且使用的时间大幅增加。在北方,现在冬季和夏季的能耗已经差不多持平了,而20年前,建筑的能耗主要还是冬季的取暖。
按照史勇的说法,建筑节能必须要做,而且节能潜力非常大。
其实,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9年又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2002年,原建设部发布《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热性能试验方法》,批准编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这个时候,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才宣告初步建立。
当时,能按照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的建筑还寥寥无几。
2003年,《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继发布。全国新建的居住建筑都有了节能设计标准。
在此之后,《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小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建筑节能规范相继制定。建筑节能开始走向规范化。2004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也仅为50%,在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仅为23%。
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两个数字跳跃式地增长。到2011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已基本达到100%,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达到95.5%。
史勇曾走访过河北省唐山市一些节能改造的小区,那里的居民告诉他,过去冬天家里暖气片都很烫了,但室内温度却只有10℃,现在进行节能改造后,家里的温度都能达到18℃以上,居住比以前舒服多了。
“在北京,供暖费多年没有上涨过,而相关的原材料、能源、人工价格都上涨了不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节能建筑的数量增长了不少。”史勇说,北京目前已经在推进节能65%的标准。
是什么阻碍建筑节能率的提高
在专家眼中没有绝对的节能建筑,5年前的节能建筑到了现在可能就称不上节能了。
从我国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发展来看,经历了节能30%、节能50%、节能65%三个阶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目前,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50%标准的已经达到100%,已经可以向节能65%的标准推进。但在一些专家看来,目前在全国大规模推进节能65%设计标准遇到困境,仅重庆、上海等地颁布了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
不仅是设计标准提高遇到了困境,在现有节能标准下,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节能首先强调的是设计节能,但在施工阶段却做的不够好,监督也不够,导致建好的建筑与设计偏离。”史勇说。
另一个让史勇觉得紧迫的是建筑的外保温材料。
大概10年前,史勇就在建筑工地上发现了这个问题。据他介绍,当时,建筑工地很少有不着火的,而着火的原因就是建筑的外保温材料不过关。
“在我国,建筑节能是政府在强推,缺少相关政策的引导,带来一些问题,有时是既达不到节能效果,还带来很多后患。建筑的外保温材料就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一项。”史勇说,在国外,早就不允许将易燃的材料用作建筑的外保温,但在我国,好的外保温材料不能形成有效的供应,导致目前还有易燃的外保温材料在建筑中使用。
在史勇看来,我国在推进建筑节能的过程中,新建建筑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着不同的政策待遇,导致大量开发商对建筑节能缺少积极性。
“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大部分是由政府出,而新建建筑却没有这样的补贴,需要消费者埋单。这样一来,开发商觉得要增加成本,还需要面对市场风险,几乎没有积极性。”史勇说,在2003年之前,做节能项目曾有补贴,当时有固定资产投资调节税,如果是节能建筑,就可以免掉这个税,但后来这个税取消了,做节能建筑和做不节能建筑成本是一样的。
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看来,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出台了相应的节能建筑补贴措施,如果能在税收政策上进行引导,则会让开发商更有积极性。除此之外,还需要让普通居民感觉到节能带来的好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建筑节能处处长张福麟最近发表文章,指出我国建筑节能还存在五大问题。
在张福麟看来,在政府层面,建筑节能工作的考核没有纳入政府层面,相应的政策、资金难以落实;建筑节能法规与经济支持政策仍不完善,各地对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而在具体操作层面,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水平仍不平衡,目前节能标准的水平较低。从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情况看,施工阶段比设计阶段差,中小城市比大城市差,经济欠发达地区比经济发达地区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墙、门窗等保温工程施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存在质量与火险隐患。
“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供热计量收费工作任重道远。超过2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需进行节能改造。改造资金筹措压力大。节能改造成本在220元/平方米以上,但北方多数地区市场融资能力较弱。供热计量改革滞后。”张福麟在文章中写道。目前北方采暖地区130多个地级市,出台供热计量收费办法的地级市仅有40余个。
在此之外,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任务依然繁重。我国在建筑领域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量占建筑用能比重仅在2%左右。
建筑节能要走向生态城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干峙有一个观点,建筑节能要从规划、设计、使用做起。
他到欧洲考察时,发现国外开会的地方,公共场所能不开灯就很少开灯,但在我国有的会议室,明明有窗户,却拉上窗帘再开灯。
在周干峙看来,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要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条件,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从这个意义上说,仅仅是设计、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可能还不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标,还需要从更大的体系进行规划,还需要在建筑的使用上形成顺应自然规律的习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告诉记者,目前,节能已经是建筑的强制性要求,但从“美丽中国”的概念来看,这样还不够,还需要从建筑节能这样一个点扩大到绿色建筑这样一个面,进而再扩展到生态城市这样一个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节能的目标。
“绿色建筑中有节能要求,但还有节地、节水、节材的要求,还有环保的要求。”曾捷说,仅有绿色建筑还不够,还需要从整个城市体系上进行改进,不仅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还要对产业进行合理布局规划,这就是生态城市。只有实现了生态城市,节能才能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今年4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10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而从实际来看,我国现在已经有600个项目拿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志。
“可以这么说,我国在建筑节能上已经步入正轨,绿色建筑进入了大力推进的阶段,而生态城市则刚刚起步。”曾捷说。
按照政府规划,到2014年,所有政府投资的项目都要取得绿色建筑的标志,到2020年,绿色建筑要占所有建筑的30%。而目前,我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
“生态城市的建设与绿色建筑的推广并没有先后顺序,如果等绿色建筑得到全面推广之后再做生态城市,那就晚了。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进行了。”曾捷说。
从实际成效看建筑节能管理
建设领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推进建筑节能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即墨市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分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典型示范推广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倡导绿色建筑理念等为主要手段,推动了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提速提质。
实行闭合管理,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将节能管理纳入新建建筑开竣工管理程序,推行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模式,严把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管、节能评审和验收备案等关口,加强工程建设全程监管。其中,在设计阶段,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节能65%、公共建筑节能50%强制性标准,方案设计、施工图必须符合节能标准才准进行下步施工。在施工阶段,对所有受监工程节能产品的省级认定证书和青岛市备案证书进行严格查验登记,未备案或备案证过期的产品一律禁用;监理单位加强对施工过程中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情况的监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竣工阶段,预先对建筑节能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认定,建筑物未经建筑节能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典型示范带动,加快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电建筑推广应用。即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起步较早,2010年在青岛地区首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县”称号。利用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即墨市成功扶持了一批示范项目,以此为带动,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事业迅速发展。据统计,全市已使用和准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工程超过250万平方米。预计到“十二五”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将超过500万平方米,届时每年可节省标煤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1万吨、二氧化硫280吨、粉尘140吨。
目前,在蓝色硅谷核心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呈集中连片发展势头。鳌山名苑项目使用太阳能供暖、供生活热水,港中旅110万平方米建筑全部使用海水源热泵技术,完成后将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海水源热泵利用项目;在城区,河海新能源公司计划使用污水源热泵技术为城南、城西区域260万平方米建筑物供暖;全市十二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和集中供应生活热水的公共建筑,全部实现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市高级实验中学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四栋学生宿舍楼,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供应生活热水,在校师生一年四季享受太阳能热水服务。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10年的太阳能科技产业基地、金世纪物流中心的1兆瓦光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项目,2011年的昌盛日电光伏产业园2兆瓦光电建筑一体化并网发电项目,均获国家资金补贴。
倡导绿色理念,减少建造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在国家住建部公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中,即墨市万科四季花城项目3期工程获二星设计标识,1、2期工程获一星设计标识,并获得国家奖励资金。全省仅有4个项目获此殊荣。即墨市还把绿色理念推广到建材使用、建筑施工管理等环节,极大提高了建筑工程节能技术含量。在建材使用环节,严格执行“禁粘”、“禁实”规定,在全市建筑工程中一律禁止使用粘土砖和实心粘土制品,对违规项目实行重点查处;积极推广使用散装水泥,节约了大量包装材料;充分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实施严格的墙改费返还政策,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引导建筑企业自觉履行节能义务。